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 时间:2023-03-31 来源:网络
(故宫学院正式落户上海,助力故宫文化传播)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的保护和开放一直是备受挑战与关注的热点问题。
5月26日,故宫学院正式落户上海,这是故宫学院继苏州、景德镇、西安和深圳分院后开设的第5家分院。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副院长宋纪蓉,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常务副校长伍江共同为故宫学院(上海)揭牌。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的主持下,故宫博物院和同济大学签订了双方合作框架协议。
故宫博物院和同济大学签订了双方合作框架协议。本文供图:澎湃新闻记者罗昕
“故宫是国家历史身份的至高象征,是中华璀璨文明的第一宝藏,是举世仰慕的全人类共同遗产。故宫博物院发起成立故宫学院,是将故宫遗产的研究和教育向社会和世界传播、普及的独特创举,是远见卓识、影响广被的大事件。同济大学能够成为故宫学院(上海)的落户所在地,全体同济师生都深感荣幸和骄傲。”故宫学院(上海)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如是说。
故宫学院(上海)将带来什么?
被问及故宫博物院与同济大学合作缘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兰称,故宫博物院设立故宫学院的初衷,是提升故宫在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功能,为故宫遗产的保护事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而同济大学在建成遗产保护领域拥有优质人才与高端技术资源,已成为该领域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
王兰介绍,故宫博物院与同济大学计划依托故宫学院(上海),在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展开合作。
首先,双方将申报国家各类、各级别与建筑和城市遗产保护相关的科研项目,合作开展故宫古建保护修缮及相关科研项目等。同济建成遗产研究与保护的专家团队将发挥他们在专精人才、特色实验室和多学科交叉方面的资源优势,从建成遗产的修旧存真到历史环境的与古为新,从保护规划、设计、管理,到维护、修复、活化技术,多方面、多维度地助推以故宫为代表的国家建成遗产保护事业。
其次,双方互邀专家和教授进行讲学,并举办面向专业领域和面向社会的系列讲座和高端论坛。也会基于双方博士后流动站,依托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促进双方青年专业学者的学术交流。
第三,在人才交流互动方面,双方互荐优秀学生或员工攻读对方所在领域的研究生,互聘兼职导师,互荐优秀博士毕业生到对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双方还合作支持同济大学建成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为故宫遗产保护事业输送人才。
古老的建筑学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2003年,同济大学在中国高校中率先创办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极力促成这个建筑学新专业方向的常青曾介绍古老的建筑学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面是设计的转化与创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渐渐对建成遗产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应运而生。
常青
据悉,“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实施四年制培养计划,教学主干由一、二学年的建筑学基础课程和三、四学年的保护类专业课程两大部分构成。其中保护类专业课程可分为历史与理论、保护设计、保护技术三大类,让学生既接受建筑学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又系统掌握了历史建筑保护的知识和技术要领,体现了历史建筑保护专业涉猎面广,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特质。
在长达14年的办学过程中,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已培养了200余名毕业生,成为该领域专业发展的继承人。
王兰称,一方面同济大学积极参与故宫的遗产保护与文化推广,另一方面故宫学院(上海)也为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发展助力。届时“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优秀研究生可至故宫博物院参观实习,优秀毕业生甚至可获推荐至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机会。
在签约仪式上,常青代表同济大学跨学科、跨学院的历史建成环境保护与复兴大团队全体成员称:“我们将以敬畏和真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故宫学院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普及做好配合与服务,为故宫学院(上海)的建立完善尽心尽力,为参与故宫平安工程的实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故宫文化要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5月25日至26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做了分享。“长期以来,我们说起自己的博物馆,往往说了很多‘世界之最’:这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藏有中国文物世界最多、还是世界上来访观众最多的一座博物馆。现在我们反思这些真的是最重要的吗?不是。”
“真正最重要的是你用你的文化资源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单霁翔直言:“你说你的地方大,但70%的空间都立一个牌,上面写着‘非开放区、观众免进’;你说你的藏品多,但99%的藏品在库房里睡觉;你说你的观众多,但80%的人进去以后目不斜视地往前走,根本不看你的展览,那你就不是一个真正受人喜欢的博物馆,因为你没把你的文化资源真正地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要反思。”
单霁翔
这些年,从售票窗口全开、广场座椅增设、女卫生间改造到文物建筑修缮、土地绿化整治,故宫博物馆一直在努力“更接地气”、“更近百姓”。尤其,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在豆瓣上得到9.4分的评价,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点赞的人里有70%是18岁到20岁的年轻人。
“文物不会说话,但是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生命历程,于是我们倡导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这是世界第一座为文物建的大型的医院。我们集中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没有的200名文物医生,1/3是修复的专家工匠,2/3是分析检测科技人员。”而这样的“医院”对社会公开,将来观众可以预约去看文物修复的过程。“因为观众也掌握了对于我们文物修复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单霁翔最后强调,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基本建立于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故宫博物院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只要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我们一定有辉煌的未来。”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764198983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汇京国际广场2301、23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