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时间:2024-01-23 来源:网络
(购房补贴最高200万!宜兴发布人新政 落户、生活都有补贴)
近年来,宜兴市加快构建人才落户、创新创业、安居生活、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人才服务体系,真心诚意为人才送上“宜兴速度”“宜兴温度”。
新年伊始,2021年度人才补贴申报工作迅速启动。
不管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管你是个人还是企业,周到宜兴都为你准备了真金白银的人才补贴,最高额度达200万元!快来看看有没有属于你的补贴吧!
一、申报类别
1
落户补贴
2020年1月1日后首次来宜创业或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于毕业2年内提出申请)及技能人才,缴纳社保满6个月,档案户口来宜后,可以享受一次性落户补贴,最高为2万元。(详见附件1)
2
生活补贴
①2020年1月1日后首次来宜创业或在本市企业就业并缴纳社保满1年的毕业生(于毕业2年内提出申请)及技能人才,最高可享受每人每年1.5万元的生活补贴,连续享受2年。
②入选“陶都英才”创业初创培育、科技创新创业类人才(团队)项目后,在项目实施期内每人累计最高不超过25万元的生活补贴。(详见附件2)
3
学费补助
2019年1月1日后首次来宜就业创业的符合本市紧缺专业人才目录(以年度申报公告为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和2020年1月1日后首次来宜就业创业的符合本市紧缺专业人才目录的普通大专及中专学校毕业生,按学历最高可享受每人每年1万元的学费补助,博士研究生不受专业限制。于毕业2年内提出申请,可连续享受3年。(详见附件3)
4
大学生实习补贴
①2020年12月1日后接收市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普通中专在校学生实习的本市企业给予每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60%的工资补贴和每人每月150元的工作补贴,期限最高6个月。
②鼓励院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学生到本市企业实习,最高给予10万元补贴。(详见附件4)
5
租房补贴
首次来宜就业创业的全日制中专及以上学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副高及以上职称、入选各类人才项目计划等人才,在本市企业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或个税,本市无房,2020年1月1日后在宜租房的,均可享受租房补贴,连续享受3年。(详见附件5)
6
购房补贴
①2020年1月1日后首次来宜就业创业的中专、大专及本科学士、高级工、技师,在宜购房的,最高可享受10万元的购房补贴;
②2012年3月1日后来宜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高级技师,在宜购房的,最高可享受20万元的购房补贴;
③入选各级人才计划的不受来宜时间限制,最高给予100万元的购房补贴;
④入选我市实用型人才的,给予最高100万的购房补贴;
⑤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购房补贴。
以上补贴分3年发放。(详见附件6)
7
高层次人才薪酬奖励
①2020年1月1日后本市企业引进的年薪在30万元(不含税)以上,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升级且产权明晰的核心技术,在企业从事研发、技术技能等岗位的人才,3年内按人才纳税薪酬(不含税)的20%给予企业奖励,每人每年不超过20万元。
②非本省户籍,且持有《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来本市就业创业的海外高端人才,按人才上年度所缴个人所得税的40%,给予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详见附件7)
8
企业引才奖励
①2019年1月1日以后从市外全职引进的符合紧缺专业目录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技人才;
②2020年1月1日以后从市外全职引进的全日制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才、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才。
以上人才首次来宜就业参保,企业最高可享受每人5万元奖励。(详见附件8)
9
企业培育奖励
在本市企业全职工作并缴纳社保,于2020年度获得相应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副高及以上职称证书的,企业最高可享受每人5万元奖励。(详见附件8)
二、申报方式
1、申报单位首先须在宜兴市人才补贴网上申报平台
(完成企业注册,登陆后为符合要求的对象进行人才登记,再选择项目进行申报(详见平台操作指南)。不是首次申报购房补贴的在“我的申报”-“申报记录”中选择相应的对象进行续报,无需再次提供资料。
2、各类补贴可常年申报。生活补贴、落户补贴、学费补助每季度末审核一次(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11月25日);实习补贴、购房补贴每半年审核一次(6月25日,11月25日);租房补贴、薪酬补贴和企业人才引育奖励每年4月底集中审核一次。
3、联系方式
(1)购房补贴
地址:宜兴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5号楼303室
电话:0510-
(2)租房补贴、薪酬补贴
地址:宜兴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5号楼307室
电话:0510-
(3)生活补贴、落户补贴、引育奖励、学费补助
地址:宜城街道龙潭东路189号人才服务中心5-6号窗口
电话:0510-、0510-
(4)实习补贴
地址:宜城街道龙潭东路189号人才服务中心2号窗口
电话:0510-
附件1
人才落户补贴申报条件及补贴标准
一、申报范围
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含市属国有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以及垂直管理的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等。
二、申报对象
2020年1月1日以后首次来宜创业或在本市企业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普通中专学校毕业生;
2020年1月1日以后首次来本市企业就业的技能人才;
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档案户籍来宜;
2、与本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3、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
三、补贴标准
(一)毕业生:
1、具有大专及中专学历的学生,给予3000元补贴;
2、具有学士学位的本科生,给予元补贴;
3、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给予元补贴;
4、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给予元补贴。
以上补贴应于毕业2年内提出申请(以取得毕业证书时间计算)。双一流学校或双一流学科的本科生、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的毕业生参照硕士研究生的标准。
(二)技能人才:
1、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给予5000元补贴;
2、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给予元补贴;
3、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给予元补贴。
四、申报材料
1、《宜兴市人才落户补贴申请表》;
2、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境外学历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社会保障卡(以上材料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3、个人银行卡号;
4、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5、企业发放工资清单(银行打款记录)。
附件2
生活补贴申报条件及补贴标准
一、申报范围
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含市属国有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以及垂直管理的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等。
二、申报对象
1、2020年1月1日以后首次来宜创业或在本市企业就业,与本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普通中专学校毕业生,于毕业2年内提出申请;
2、2020年1月1日以后引进至本市,首次在本市企业就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的技能人才;
3、入选“2020年陶都英才计划“的项目人才。
三、补贴标准
1、毕业生
具有大专及中专学历的学生,给予每年2000元补贴;
具有学士学位的本科生,给予每年5000元补贴;
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给予每年元补贴;
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给予每年元补贴。
以上补贴连续享受2年。
双一流学校或双一流学科的本科生、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的毕业生参照硕士研究生的标准。
2、技能人才
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给予每年3000元补贴;
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给予每年元补贴;
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给予每年元补贴;
以上技能人才连续享受3年。
3、陶都英才
入选“陶都英才”创业初创培育、科技创业类人才(团队)项目后,项目实施期内,给予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人才每人每年5万元的生活补贴,给予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人才每人每年4万元的生活补贴,每人累计不超过25万元,按季发放。
入选“陶都英才”科技创新类人才(团队)项目后,项目实施期内,给予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人才每人每年3万元的生活补贴,每人累计不超过10万元,按季发放。
四、申报材料
1、《宜兴市人才生活补贴申请表》;
2、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境外学历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人才计划项目合同(“陶都英才”提供)、社会保障卡;(以上材料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3、个人银行卡号;
4、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5、企业发放工资清单(银行打款记录)。
附件3
大学生学费补助申报条件及补贴标准
一、申报范围
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含市属国有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以及垂直管理的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等。
二、申报对象
1、符合本市紧缺专业人才目录(见附件9)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博士研究生不受专业限制),2019年1月1日以后首次来宜就业或创业,与本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企业(集团)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并于获得毕业证书后2年内提出申请。
2、符合本市紧缺专业人才目录(见附件9)的普通大专及中专学校毕业生,2020年1月1日以后首次来宜就业或创业,与本市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企业(集团)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并于获得毕业证书后2年内提出申请。
三、补助标准
1、具有大专及中专学历的学生,每年给予3000元补助;
2、具有学士学位的本科生,每年给予5000元补助;
3、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年给予6000元补助;
4、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每年给予元补助。
以上补助,连续享受3年。
双一流学校或双一流学科的本科生、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的毕业生参照硕士研究生的标准。
四、申报材料
1、《宜兴市大学生学费补助申请表》;
2、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境外学历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社会保障卡(以上材料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个人银行卡号;
3、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4、企业发放工资清单(银行打款记录)。
附件4
大学生实习补贴申报条件及补贴标准
一、申报范围
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含市属国有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以及垂直管理的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等。
二、申报对象
1、2020年12月1日后受邀在本市企业实习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普通中专学校在校学生;
2、本市接受学生实习并发放实习工资的企业;
3、组织学生来本市企业实习的学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三、补贴标准
1、在本市企业实习1个月以上的市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普通中专学校在校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一次性交通补贴和600元一次性食宿补贴;
2、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60%和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实习补贴,大中专生享受期限不超过3个月,本科及以上学生享受期限不超过6个月;
3、学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学生到本市企业实习,经市人社部门核准,以一年内实习时间满3个月的人数为标准,分别给予100人及以上补贴5万元、200人及以上补贴10万元;
4、实习补贴与见习补贴同一年度不可同时享受。
四、申报材料
1、企业申请补贴需提交以下材料:
(1)《宜兴市大学生实习补贴申请表》;
(2)与学生签订的实习协议;
(3)企业发放工资清单(银行打款记录);
(4)实习考勤记录;
(5)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买记录;
(6)学生本人身份证、学生证、个人银行卡复印件。
2、学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补贴需提交以下材料:
(1)《宜兴市大学生实习补贴申请表》;
(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合作企业营业执照;
(3)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学校签订的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的实习协议;
(4)实习学生名单;
(5)企业发放工资清单(银行打款记录);
(6)实习考勤记录;
(7)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买记录。
附件5
人才租房补贴申报条件及补贴标准
一、申报范围
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含市属国有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以及垂直管理的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等。
二、申报对象
(1)具有大专、中专学历的全日制毕业生;
(2)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境外学历须学历认证)、副高及以上职称、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
(3)引进到我市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担任管理或者技术岗位的外国专家人才;
(4)入选我市“陶都英才计划”、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的领军人才。
三、补贴标准
(1)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每年5万元;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给予每年4万元;入选省“双创计划”的,给予每年3万元;入选“太湖人才计划”、“陶都英才计划”,给予每年2万元;
(2)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人才,给予每年2万元;
(3)硕士研究生、副高职称人才、高级技师,给予每年1万元;
(4)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技师,给予每年7200元;
(5)全日制大专及中专毕业生、高级工,给予每年4800元;
以上(1)类人才须缴纳社保或个税,(2)(3)(4)(5)类人才,须缴纳社保。实际租房发生额低于补贴标准最高金额的,按实际额发放。以上补贴连续享受3年。双一流学校或双一流学科的本科生、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的毕业生参照硕士研究生的标准。
以上人才申请市属人才公寓的,补贴直接抵扣人才公寓租金,不需另行申请。
四、申报材料(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1)《宜兴市人才租房补贴申请表》;
(2)本人身份证(已婚者须提供结婚证),外籍人才提供护照、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3)本人学历学位证书(境外学历须提供学历认证)、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称证书、相关人才证明(发文或证书);
(4)租房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在“无锡市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登记备案生成)、房屋租赁税务发票;
(5)本人与所在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领军人才可提供合作协议),社保证明(无须申请者提供)、个税缴纳证明;
(6)本人亲笔签名的《宜兴市人才补贴申报诚信承诺书》;
(7)申请租房补贴公示证明;
(8)营业执照(仅需在宜自主创业的提供);
(9)社会保障卡复印件。
附件6
人才购房补贴申报条件及补贴标准
一、申报范围和对象
第一类: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含市属国有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以及垂直管理的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等引进的首次来宜就业创业的:(1)双一流学校或双一流学科的本科生、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见附件9)的本科生(不含中外合作办学);(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副高、正高及以上职称、高级技师;(4)入选我市“陶都英才计划”、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的领军人才;(5)入选我市实用型人才的。
以上人才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社保或个税满12个月,在本市购房的人才。
第二类:在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等引进的首次来宜就业创业的全日制中专生、大专生、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高级工、技师等技能人才,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社保满12个月,在本市购房的人才。
购房补贴对象中人才计划项目的不受来宜时间的限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高级技师等人才来宜时间为2012年3月1日以后(以社保首次交费时间为计算时间);全日制中(大)专生、全日制本科毕业生、高级工、技师须为2020年1月1日以后来宜(以社保首次交费时间为计算时间)。
人才在购房补贴享受结束后入选更高层次人才计划,实行就高补差,补差金额小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一次性拨付;补差金额大于10万元的,分3年拨付。
入选人才计划的创业人才在宜企业缴纳社保或个税12个月,或提供所创办企业上年度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企业参保证明等佐证资料。夫妻双方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共同在宜购买房产且双方都符合购房补贴条件的,按就高申请,另一方为相应补贴额度的50%。
二、补贴标准
(1)入选各级人才计划的,不受入选时间、来宜时间的限制,具体标准为: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200万元;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给予100万元;入选省“双创计划”的,“双创人才”创业类给予60万元,“双创人才”创新类给予50万元,“双创团队”类中领军人才给予60万元、成员给予30万元,“双创博士”类给予30万元;入选“太湖人才计划”“陶都英才计划”的,创业类人才给予50万元,创新类人才给予30万元,团队类中领军人才给予50万元,成员给予20万元;入选我市实用人才的,参照我市人才分类标准,享受购房补贴:顶尖人才最高给予100万,领军人才最高给予60万,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万。
首次来宜就业创业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后,在本市购房可享受以下补贴:
(2)博士研究生、正高职称人才,给予20万元;
(3)硕士研究生、副高职称人才、高级技师,给予10万元;
(4)技师给予8万元;
(5)全日制本科毕业生、高级工,给予5万元;
(6)全日制大专及中专毕业生,给予3万元;
上述(1)类人才须缴纳社保或个税满12个月,(2)(3)(4)(5)(6)类人才,须缴纳社保满12个月。
以上补贴分3年,按30%、40%、30%的比例发放,补贴资金不超过购房款总额的50%,双一流学校或双一流学科的本科生、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的毕业生参照硕士研究生的标准。
三、申报材料(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1)《宜兴市人才购房补贴申请表》;
(2)本人身份证,外籍人才提供护照、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3)本人学历学位证书(境外学历提供学历认证)、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称证书、相关人才证明(发文或证书);
(4)本人购买住房的不动产权书(已婚者须提供结婚证)及购房发票;
(5)本人与所在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领军人才可提供合作协议)、社保证明(无须申请者提供)、个税缴纳证明;
(6)本人亲笔签名的《宜兴市人才补贴申报诚信承诺书》;
(7)申请购房补贴公示证明;
(8)营业执照(仅需在宜自主创业的提供);
(9)社会保障卡复印件。
附件7
高层次人才薪酬奖励申报条件及补贴标准
一、申报范围
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含市属国有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以及垂直管理的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等。
二、申报对象
第一类:2020年1月1日后本市企业引进的年薪在30万元(不含税)以上,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升级且产权明晰的核心技术,在企业从事研发、技术技能等岗位的人才。
第二类:本市企业引进的非本省户籍,且持有《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来本市就业创业的海外高端人才。
上述对象不包含劳务派遣人员。
三、奖励标准
经认定的第一类人才,3年内按人才纳税薪酬(不含税)的20%给予企业奖励,每人每年不超过20万元。
经认定的第二类人才,按人才上年度所缴个人所得税的40%,给予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对特殊紧缺的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
以上二类人才不重复享受支持政策。
以上补贴连续享受2年。
四、申报材料(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1、《宜兴市高层次人才薪酬奖励申报表》;
2、申请人身份证、学历及资历证明;
3、申请人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4、上年度按月缴纳个税记录,第一类人才同时需提供银行流水;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6、上年度用于在本市购买或租赁汽车、自住住房、办公用房、参加专业领域培训及兴办企业等购买性支出的发票凭证(仅第二类人才提供)。
附件8
企业引育奖励申报条件及补贴标准
一、申报范围
在本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或平台载体。
二、申报对象
1、2020年1月1日以后从市外全职引进具有全日制学历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士、大专及中专生的本市企业,且在本单位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
2、2019年1月1日以后从市外全职引进的紧缺专业(见附件9)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限专业)的本市企业,并在本单位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
3、2019年1月1日以后从市外全职引进紧缺型高技能人才(见附件9)的本市企业,并在本单位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
4、2019年1月1日以后从市外全职引进紧缺型副高及以上职称专技人才(见附件9)的本市企业,并在本单位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
以上引进的人才应为首次来本市就业,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于引进3年内提出申请。
5、企业培育的人才应在申报上一年度获得相应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紧缺型副高及以上职称证书,在本单位(集团)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
三、奖励标准
(一)引才奖励
1、对每引进1名大专及中专毕业生、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给予企业2千元、5千元、2万元、5万元的奖励;(双一流学校或双一流学科的本科生、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的毕业生参照硕士研究生的标准)
2、对每引进1名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见附件9),分别给予企业5000元、8000元、1万元的奖励;
3、对每引进1名具有副高职称、正高职称的专技人才(见附件9),分别给予企业2万元、5万元的奖励。
(二)培育奖励
1、对每培育1名取得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给予企业2万元、5万元的奖励;
2、对每培育1名取得副高职称、正高职称的专技人才,分别给予企业2万元、5万元奖励。
四、申报材料(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1、《宜兴市人才引进(培育)奖励申请表》;
2、《宜兴市人才引进(培育)奖励申请花名册》;
3、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4、劳动合同;
5、社保、个税缴纳证明;
6、企业发放工资清单(银行打款记录)。
附件9
2021年宜兴市紧缺人才目录表(工种、专业、职称)
高校名单
一、“双一流”建设高校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
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二、世界名校
(一)THE世界排名前100强
牛津大学(UniversityofOxford)、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剑桥大学(UniversityofCambridg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芝加哥大学(TheUniversityofChicago)、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CollegeLondo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urich)、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伦敦大学学院(UCL)、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ofMichigan-AnnArbor)、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ofEdinburgh)、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ofMelbourne)、慕尼黑大学(LMUMunich)、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伦敦国王学院(King’sCollegeLondon)、卡洛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Institute)、东京大学(TheUniversityofTokyo)、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香港大学(UniversityofHongKong)、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慕尼黑理工大学(TechnicalUniversityofMunich)、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University)、洛桑联邦理工学院(écolePolytechniqueFédéraledeLausanne)、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鲁汶大学(荷语区)(KULeuven)、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arisSciencesetLettres–PSLResearchUniversityPari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Singapore)、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ofManchester)、悉尼大学(UniversityofSydney)、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波士顿大学(BostonUniversity)、京都大学(KyotoUniversity)、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香港科技大学(TheHongK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北卡罗来纳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首尔国立大学(SeoulNationalUniversity)、布朗大学(BrownUniversity)、昆士兰大学(TheUniversityofQueensland)、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University&Research)、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Davis)、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ofAmsterdam)、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ofNewSouthWalesSydney)、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taBarbara)、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复旦大学(FudanUniversity)、莱顿大学(LeidenUniversity)、伊拉斯姆斯大学(ErasmusUniversityRotterdam)、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ofMontreal)、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ofZurich)、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Charité-Universit?tsmedizinBerlin)、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University)、华威大学(UniversityofWarwick)、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UniversityofTechnology)、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ofTübingen)、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ofGroningen)、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yofBerlin)、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StateUniversity(Maincampus))、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ofFreiburg)、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ofCopenhagen)、埃默里大学(EmoryUniversity)、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ofMinnesota)、巴黎综合理工学院(écolePolytechniqu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索邦大学(SorbonneUniversity)、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ofMaryland,CollegePark)、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ofBristol)、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ofBasel)、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ofGlasgow)、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PurdueUniversityWestLafayette)、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Advanced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KAIST))、台湾大学(NationalTaiwanUniversity)、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ofHelsinki)、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
返回无锡365淘房>>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汇京国际广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